顺丰的“最后一公里”存在两大问题!生鲜冷链怎么这么难!
作者: 浏览量:726 次 发布时间:2017-05-27 10:42:51 来源:吾谷新闻
顺丰优选主要定位为中高端食品平台,其中进口食品SKU占比70%销售占比在60%左右。据顺丰优选执行总裁崔晓琦透露,顺丰优选2014年客单价在260元左右;移动端销售占比超过30%;平台上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占比大约是4:6。
顺丰定位中高端的原因有二:第一,中高端的客单价较高,利润相对来说较高,国内的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还可以不断提升。第二,就目前国内食品行业的现状来说,进口食品品质比较安全,消费者放心。
然而依据笔者的调查,在生鲜冷链难度系数最大的“最后一公里’的宅配环节,顺丰优选在物流配送到户的实践中,仍然面临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生鲜农产品的货损比较大,配送质量难以保障
货损源于生鲜农产品的包装不当、配送的时间过长。以笔者几次从顺丰优选购买的秘鲁红提为例,采用塑料盒包装,外部的保护性较好,但在红提自身的重力的压迫下,处于底端的红提在收货时明显己有轻微的损坏,损坏的红提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很多品类如类似葡萄、草每的包装,更需要有避震的防护措施。
由此可见,生鲜农产品的包装对于配送而言至关重要,包装的非标准化降低了物流配送效率,更会给配送的质量带来风险。
除此之外,配送时间过长也会给生鲜农产品质量带来损坏的风险。
顺丰优选一般采用“泡沫箱+低温冰袋”的模式进行配送,这种模式下成本相对较低,但低温环境只能持续较短时间,若配送时间超过一定范围,冷源材料的低温保障功能则会变弱甚至消失,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便可能受损。
而通过网络购买生鲜的客户大部分繁忙无暇,因此配送的时间跟客户取货的时间很难一致,如果配送员配送的区域较大,或者客户临时取消约定的送货时间,又或者配送途中出现突发状况(如交通堵塞)等情况都会导致配送时间的延长,而最终导致生鲜产品的新鲜和安全无法保证,带来货损风险。
物流配送的成本居高不下
原因在于:首先,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决定了对物流冷链设施的要求较高,它需要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配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避免新鲜的水果蔬菜在配送的过程中损坏变质。而冷链设施价格相对昂贵,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有别与传统冷链配送的“二段式冷链配送”(干线+城市冷链配送公司和宅配进行组合),顺丰采用“一段式全程冷链”,虽然配送队伍与速递融合在一起,但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以顺丰优选的秘鲁红提来说,39.9元/KG,加上顺丰运费10元,实际为49.9元/KG,价格尽管能接受,但相比超市的价格高出许多,大部分消费者不肯为高出的配送成本埋单。事实上,据内部人员透露,10元的价格就目前来说还不足以支付顺丰的配送成本。
其次,电商环境下的消费者比较分散,且目前消费者的购买生鲜习惯还没有形成,生鲜订单量不足;大多客户对生鲜的购买仅为体验式购买,客户单价不高,也加大了配送成本。
顺丰自建冷链“顺丰冷运”面临尴尬处境
“顺丰冷运”,原本只是在顺丰优选冷链配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细分物流服务。直到2014年9月25日,顺丰冷运品牌(正式推出,定位专注于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而顺丰优选作为“顺丰冷运”的第一个客户,订单的规模无法支撑冷链网络的快速扩张,因此冷链的成本一直无法下降,如果配送的客单价小于200元,则会亏损。
“顺丰冷运”这个号称中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冷链宅配服务商,目前支持冷运宅配的只有55个城市,这个数字对于如此广大的中国市场来说,数量显然太少,这个范围也不足以支撑后端庞大的成本投入。因此需要顺丰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冷链的流通率和覆盖率。
要降低冷链的配送成本,首先需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只有形成了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才会形成规模效应。“顺丰冷运”冷链的覆盖只有在形成规模化之后,才能承接除了优选的之外的其他客户,当客户的订单达到一定的规模,相应的冷链物流的相关物流成本自然就会降低并稳定下来。
其次,实现“最后一公里”集中送货和约定送货,这样可以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问题,也可以实现产品的及时和新鲜。
再次,对冷库的技术改造和冷藏车入冷库装卸货,实现冷藏产品的按温度等级分类放置,同时冷藏车入库可以减少装卸货这段时间产品的损耗问题。
“顺丰冷运”除了在全国各地兴建冷库,还应该加大配置冷冻+冷藏的混合配送车辆、冷藏周转箱与恒温设备,升级末端宅配冷藏配送工具,进一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和新鲜度。而通过这样方法,冷链物流的成本才会真正的降低下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