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顺丰:“快递之王”如何谋划龙头竞争时代?

一、“龙头竞争时代”的领跑者

1.全链路综合物流能力初步形成

正如普洛斯隐山资本投资总监梁悦敏所言:“为客户提供的价值链路越长,则客户的依存度也越高,这种全链路服务将成为未来客户服务的需求方向。”顺丰控股是目前中国物流领域,少数能够提供全链路综合物流能力的第三方直营制企业,且这种全链路服务能力正不断向供应链的前端延伸,并形成自我强化。

高客户粘性与强话语权。2017年,顺丰控股月结客户收入占比达到53%,且占比有望继续提升,需求端的高客户粘性,不仅是顺丰优质服务的回馈,更是其品牌影响力的体现。与传统To-B物流企业在产业链话语权中的弱势不同,顺丰控股是国内物流行业中,少数拥有较强话语权的企业,即便月结客户收入占比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能够维持行业较高水平。

2017年,顺丰控股营收规模已经跻身全球快递企业第五名,虽与处于第一梯队的三大国际快递巨头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但在中国12万亿规模的物流市场孕育下,顺丰的全链路综合物流能力正在自我强化与加速扩展,长期成长空间值得期待,同时,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长期价值标的。

2.扩张节奏稳健,护城河越挖越宽

全球范围来看,商务快递行业大多采用直营模式以保证服务质量,因此,企业供给能力的增长,需要稳步的资本开支和大量的投入。

FedEx在发展初期,每年资本支出率(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营业收入)一度高达45%,而在平稳增长的成熟期,资本支出率也保持8.4%的较高水平。即便是全货机以租赁为主的UPS,近10年的平均资本支出率也有4.4%。

2014年以来,顺丰控股每年大额资本开支在50-60亿元,平均资本支出率在8%左右,但巨额的资本开支并不意味着持续透支公司的现金流,稳步的扩张节奏使得公司2016-2017年的自由现金流仍为正。

3.数据驱动业务,技术提升效能

快递行业崛起的黄金十年,是在电商爆发与人口红利双重驱动下产生的。当前电商整体增长趋缓,决定了快递行业综合化转型的发展趋势;而人口红利消逝,则决定了快递行业从劳动力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必要性。

顺丰控股从发展初期就蕴含着科技基因,早在2003年,公司便从韩国以每台7000元的高价引进巴枪(一种手持终端设备),成为国内第一家为员工配备巴枪的企业。经过公司内部IT部门的不断迭代研发,目前巴枪已升级至第六代。巴枪高度集成了公司的IT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考核员工的操作行为。

顺丰创始人、总裁王卫曾表示:“未来快递业要面对的竞争,不是来自同行,而是像Google一样的高科技公司。”当前快递行业正经历从劳动力驱动向科技驱动的转型阶段,而顺丰控股则是业内率先进行全面科技化转型的公司。2017年,顺丰科技研发人员(含外包)达2800人,科技投入高达16亿元,远超国内其他快递企业投入总和。

顺丰控股的科技研发投入不仅提升了内部运营效率,而且已经成为独立的商业产品,实现对外赋能。与菜鸟网络的大数据产品相似,顺丰控股基于积淀近二十年的大数据科技,向外正式发布了数据灯塔产品,能够帮助第三方商家进行商业数据分析并提供优化建议。       

二、主业稳健,多元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根据长江交运提出的“快递生命周期理论”,快递龙头竞争阶段,也是行业进行综合化转型的阶段。顺丰控股在业务多元化方面的前瞻性布局,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未来3年,这些新业务有望陆续进入收获期。

1.时效快递:增长稳健,壁垒深厚

时效件以中高端商务寄递需求为主,顺丰控股凭借直营模式带来的高质量服务以及积淀的品牌优势,在时效件市场的护城河深厚,与EMS共同占据主导地位。

考虑到商务件市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行业成长性低于电商件市场,整体增速表现稳健。根据我们的测算,2017年国内商务件市场大约86亿件,同比增速大约18%。

过去几年,顺丰控股时效件业务维持15-20%左右的稳健增速。2017年,顺丰控股时效件业务实现营收466.8亿元,同比增长17.6%,若按照2015年22.7元的单票收入水平估算,则2017年顺丰控股时效件大约20.6亿件。

2.重货业务:短期有望实现盈利

2013年,顺丰控股试水重货市场;2014年,顺丰控股成立独立重货事业部,并推出第一款重货产品——零担陆运产品“物流普运”。截至2017年底,顺丰控股拥有717个重货网点和21个重货中转场,覆盖全国31个省289个主要城市及地区,车辆4000余台。

顺丰控股重货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每年重货收入接近翻番。2017年,公司重货业务收入实现44.0亿元,营收规模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德邦股份的114.8亿元和安能物流的56.7亿元。

顺丰控股重货业务定位高端小票市场,根据运联传媒的统计数据,2017年顺丰重货每公斤收入为4.0元,显著高于德邦股份的2.4元/公斤;从票均重量来看,2017年顺丰重货票均重量为60公斤/票。据此推算,2017年公司重货业务日均货量约0.3万吨,2018年日均货量或将超过0.6万吨。

参考行业日均0.8-1万吨的盈亏平衡点,预计公司重货业务最早有望在2018年实现盈利。

2018年1月,顺丰控股推出20-100kg的重货包裹和100-500kg的小票零担,布局全公斤段零担市场。伴随着大件商品线上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在重货包裹业务的驱动下,不排除顺丰控股重货板块实现加速增长的可能。

3.冷链业务:需求与政策共振,中期盈利可期

顺丰控股凭借直营模式的高品质服务以及持续重资产的投入,其基于冷链物流产品思维的发展模式,将推动冷链业务的持续发展。2017年顺丰控股冷链板块实现营收22.95亿元,同比增长59.70%。预计冷链业务中期有望实现盈利。

4.食品冷链:生鲜电商引爆市场需求

生鲜电商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三大因素都将驱动冷链物流需求在未来迅速增长。

驱动一:生鲜电商崛起带动冷链物流需求。2017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391.3亿元,较2016年增长59.7%,预计2018年可到达1947.8亿元。

驱动二:城市化率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从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高于4000美元以后,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及城市化率超过50%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城镇居民饮食结构将持续向易腐食品方向倾斜,同时推动生鲜电商的高速发展,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将迎来爆发期。

驱动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愿意为此付出合理溢价,将充分挖掘相对隐性的冷链需求,从而推动并规范冷链行业的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保守估计中国食品冷链物流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0%,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

截至2017年底,顺丰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拥有51座食品冷库(运营面积22.4万平米)、108条食品运输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

在资金密集型的冷链行业中,顺丰冷运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强大的物流资源,更与其物流产品思维(“方案+”战略)密不可分。

冷链市场需求极具个性化且专业要求程度高,顺丰控股针对规模较大的特定冷链细分市场,提炼出这个市场的需求共性,并定制开发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提高效率和更低的损耗。

5.医药冷链:两票制带来三方物流契机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7年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417家)配送货值(无税销售额)11402亿元,配送客户数量逾308万家,共拥有1115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其中,基本药物本省配送额占87.6%,对外省配送额占12.4%。

随着医药行业“两票制”的改革,叠加国家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中国医药流通渠道将向扁平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药品流通环节将大幅压缩。而目前,医药流通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仓储和个人终端等多个关键环节均缺乏全国性运营网络能力,因而,对于具备丰富网络资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在政策催化下,医药物流市场将成为新的发展契机。

2018年6月,顺丰控股首次对外发布“顺丰医药供应链‘方案+’”和“顺丰医院‘方案+’”解决方案。

目前,顺丰控股拥有3座GSP(Good Supply Practice,产品供应规范)认证医药冷库、12条医药干线,医药冷库2.4万平米,冷藏车244辆,这些物流资源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运输规划配置给城市配送、支线运输和干线运输等不同场景的业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时调配和调度。并在信息资源方面能够实现客户系统对接和全程温度数据监控。

截至目前,顺丰控股已与超过六成的国内百强药企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医药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从重资产自建到资本合作

在龙头竞争时代,快递行业加速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类似与“嘿客”的重资产自建,从0起步的直营制发展,已难以保证取得足够的先发优势。因此,在更加注重运营、资本和创新速度的新时代中,顺丰控股也开始尝试灵活多样的资本合作。

1.与新邦合作,直营加盟市场互补

一个成熟网络型(直营)零担企业的形成平均需要12~15年时间,在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背景下,收购行业里的成熟零担企业或许不失为一条捷径。

2018年,顺丰控股与新邦物流成立合资公司——广东顺心快运有限公司,顺丰控股持有合资公司32.35%的股权。顺心快运采用“网点加盟、分拨直营”的模式发展,计划通过两年的时间,搭建一张国内零担快运网络,预计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2000家网点规模。与传统的加盟制快递所采取的“以罚代管”方式不同,顺心快运创新性地采用“星级评定”方法,除了业务量考核外,更加注重客户服务体验的考核。

公司借道新邦物流加速布局全国网点,或重点开拓中端零担市场,与直营重货形成市场互补。预计未来2-3年,顺心快运仍将处于“铺网”为主的培育期。不过考虑到网络型零担的规模效应,若业务量越过盈亏平衡点,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2.与夏晖合作,技术客户优势互补

2018年3月,顺丰控股与夏晖公司达成协议,在中国成立主营冷链物流的合资公司。其中顺丰控股为控股股东,合资公司将经营夏晖公司在中国已有的部分业务。

与夏晖合作,技术与客户优势互补。顺丰控股拥有众多的B端和C端冷链客户,夏晖作为麦当劳的“御用物流服务商”,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规划设计能力,但仅服务少数B端客户。因此,两者强强联手可以为众多B端客户,尤其是快餐连锁、超市等提供物流配送综合解决方案,为C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实现供应链规划能力与客户资源的优势互补。

3.从封闭管理到开放合作

与以往市场对顺丰控股低调且封闭的固有印象不同,当前顺丰控股正在推进开放合作的战略升级。借助资本的力量,与垂直物流领域的领先者进行合作,以迅速积累业务规模与行业经验,降低新业务拓展风险。

顺丰控股近期联合8家公司,共同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大数据平台,顺丰只占约10%的股份。对此,王卫称,“顺丰要表达更开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互相合作,取得长期共赢的局面,这才是未来。”

在成本方面,顺丰控股逐步提高人员与运输的外包比例,以降低成本上升对经营成本的压力。整体来看,顺丰控股经营杠杆稳步降低,重资产模式的成本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wlxx.org     物流企业协会    物流企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