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狂欢全方位考验快递公司 积极转型各谋路径
作者: 浏览量:548 次 发布时间:2017-11-06 01:19:02 来源:中国物流产业网
年年岁岁,网购相似;岁岁年年,快递服务却渐渐不同。2017年的“双十一”,是五大民营快递巨头顺丰、“三通”、韵达全部成功上市,天天快递也借道被苏宁收购实现证券化之后,首个最大规模的“网购狂欢节”,一众快递龙头正式步入资本竞逐新阶段。
而从近年来看,由于前一年的快递峰值量通常都会演变为次年平均水平,在此规律作用下,2017年“双十一”也有望成为快递公司完成产能提升、备战来年业务量增长的关键节点,在此过程中,整个行业从人力密集逐步转向科技密集,而以智慧物流全面升级和规模化应用为代表的轻资产化路径也有望迎来“通关级大考”。
基于此,“双十一”也通常被业内看作二级市场股价实现估值切换的时间窗口。实际上,多家快递公司通过借壳等手段登陆A股市场后,每年的“双十一”前夕,都成为资金竞逐季。2016年10月初到11月初,圆通速递(21.600, -0.14, -0.64%)(600233)整体上涨超22%,申通快递(27.770, -0.02, -0.07%)(002468)和韵达股份(50.050, 0.11, 0.22%)(002120)去年10月的月涨幅也超15%;2017年10月,韵达股份、顺丰控股(61.440, 0.16, 0.26%)(002352)和申通快递的月涨幅也分别达到11%、9%和7%。
证券时报记者调研发现,虽然“双十一”被资金和市场视为快递业上市公司订单高峰和成长兑现的重要时间节点,但不同公司对其敏感度并不完全相同。对于部分快递公司而言,包括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在内的多个节点,都是对运力、效率和服务层面的全方位考验。倘若把时间维度拉长,从更深层次考量,“双十一”可以视为折射各家快递公司根据自有护城河谋求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的一面镜子,各公司在固本和转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路径正在趋于“分道而走”,而在这种多元路径选择下,物流产业也在同步实现着升级与迭代。
“双十一”敏感度分化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圣诞节大采购是从11月的感恩节后火速开启。在这场全年最后一次大规模促销活动中,美国商场会以红笔记录赤字,以黑笔记录盈利,因此,感恩节次日的星期五抢购狂潮便被业内称作“黑色星期五”。
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相比,始于2009年的中国“双十一”天生自带互联网基因,且交易量增速更为迅猛。2016年“双十一”实现了1770亿元的全网总销售额,同比增速44%,相对于2009年则增长3000倍。业内对于2017年“双十一”交易额的预判是超2000亿元,包裹数量逾16亿件。
单日2000亿元交易额“风口”之下,包括电商与物流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随风而舞。由于阿里等电商巨头在美上市,A股市场的4家民营快递巨头便近水楼台,更容易成为中国投资者竞逐“双十一”概念的标的。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对部分快递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由于A股四家快递公司在发展定位、业务布局、电商件主营比和市占率等方面不尽相同,对“双十一”的敏感度也趋于分化。
在顺丰和“三通一达”中,电商卖家最倾向于选择哪家作为“双十一”的合作伙伴呢?对此,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卖家负责人王笑天(化名)表示,时限、价格与服务通常被视为商家选择快递服务商最为关注的方面。“在目前服务于电商的主流快递公司中,尚无法断言哪家公司在这三个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顺丰时效较强、安全性好,但是需要承担较高成本;其他快递公司,有的实现了昼夜取件,有的实现了派送无盲区,各具优劣,在价格与服务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化体验。”
因此,商家通常不会单一选择固定的快递伙伴。“从空间角度说,一些公司寄递线路和时效要优于其他公司,比如中国邮政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覆盖率有优势,因此会被纳入服务商名单;对于‘双十一’而言,即便快递业龙头公司,也会面临快件量快速飙升与运力短期不足的矛盾,无法确保整个快递流程不出现一点儿问题。”王笑天认为,多选择几家伙伴,以做到有备无患。
虽然快递企业业务量整体都会受益于旺季行情,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快递公司业务结构、发展重点不尽相同,“双十一”对于各家公司及各业务板块的影响也出现区别。
顺丰控股的快递业务更加专注于商务件和高端电商件市场,以直营模式和航空运输为特点。其中,顺丰航空为整个顺丰集团提供快件产品的空运服务,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内的华南分拨区集中负责深圳空运出港快件产品——这里可以看作“双十一”对顺丰控股快件业务影响的一个缩影。
顺丰速运华南分拨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说,顺丰华南航空枢纽平时每日处理的出港快件产品量会有所起伏,整体来看,日均能够实现至少40万票的处理能力,快件产品总重量日均在500-600吨之间。而每年的“双十一”期间,华南航空枢纽快件出港量都会“跳涨”,其中2016年“双十一”的日处理量约为855吨。
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双十一”是快递公司全年业务量最高峰的结论。前述负责人透露,“双十一”虽然是货运高峰,但国庆、中秋往往是全年最高点。“对于顺丰航空而言,每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进入旺季,一直持续到次年春节之前。这段周期内,装货量出现增加,满载成为航班常态,可能还会出现航班加班情况。”
实际上,同一家快递公司的不同业务板块,对于“双十一”的敏感度也不相同。例如,位于香港的顺丰冷库转配送部2016年成立,记者在配送部现场看到,冰鲜区(0-4摄氏度,用于奶蛋类、海鲜等产品存储)、急冻区(-18摄氏度,用于肉类、海鲜等产品存储)、恒温区(18摄氏度,用于巧克力、罐头食品等存储)均已有不少品类的产品入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仓储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中秋过后迎来高峰期,但是整体来看相对平稳,顺丰冷库转配送部每日的配送量在500到1000公斤之间。”
整体来看,顺丰控股对“双十一”短期刺激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根据记者从顺丰控股得到的最新数据,从产品收入占比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和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时效、经济、重货分别占比为70%、21%、4%和67%、20%、6%,这一方面表明,公司多元化布局的成果正在显现;但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公司电商件的占比相对较小,且电商件的定位均是中高端,不太会选择为了这项业务“冲量”。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在2015年,圆通速递的全年业务量为30.3亿件,中通29.5亿件,申通25.7亿件,韵达货运21.7亿件,顺丰速运为17亿件。而根据东北证券(9.690, -0.03, -0.31%)统计,快递品牌集中指数在2017年7月达到77.8%,从市占率角度来看,中通15.4%、韵达11.4%、圆通13%、申通10%、顺丰7.9%。
王笑天的看法是,从业务量和电商件占比角度来看,A股公司中,“三通一达”短期对“双十一”或更为敏感。“这种敏感度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并不相同。”他指出,“由于部分快递公司在部分区域的电商业务占比较高,甚至超过9成,在龙头效应规律下,该区域商家或会优先选择该公司提供快递服务。”
虽然快递公司之间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国内消费需求维持稳健增长,电商尤其是网购市场保持较高增速、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业内预计,2017年快递业务量的整体增速将维持30%以上。“尤其是由于四季度为电商促销旺季,不少快递企业三季度都有新增产能投放,件量增长的规模效应与较低固定资产使用率有一定抵消,因此,快递公司四季度整体业绩表现值得乐观。”王笑天表示。
风险伴生
井喷季有待“排雷”
在部分快递公司看来,这种乐观预期还有一个最新的刺激因素值得关注。韵达快递北京某加盟商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说:“近年来,电商促销竞争加码,多家电商平台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促销期延长的方式作为竞争武器。一方面有利于拉升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相对减轻快递波峰临时用车、用人的压力,使车辆供给、处理效率同比改善,进而强化旺季逻辑。”
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双十一”高峰季,快递企业并非单纯迎来鲜花与掌声,不少风险和短板也伴生与彰显。
今年以来,包括申通、圆通在内的部分快递公司,都曾被媒体爆出“爆仓”情况,被业内看作最大的风险点之所在。湖北省武汉市申通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坦承,从“双十一”到此后一周为快递派送的高峰期,加上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一线快递员压力较大。“电商大促容易成为快递业出现爆仓的时间窗口,不仅使快递成了慢递,甚至可能会出现损毁和丢失的情况。”
国家邮政局相关人士认为,发生快件积压和处理问题,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存在由于劳动力短缺、基层盈利率不高带来的季节性、区域性末端网点运营不稳定等问题。“物流被视为电商的喉结,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商的效率,物流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电商成本的高低。这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对此,前述申通快递负责人的解释是,“双十一”对不少公司的运力确实构成很大挑战。“某公司如果为了完成快递量而快速增加运力,意味着总体成本会高出很多,不具有经济性。但无论如何,‘双十一’都可以看作一场超强度对抗赛,既对快递企业强化练兵,也在倒逼快递企业强化装备,提升服务。”
不过,近年来的“双十一”期间,龙头快递公司通常都会从人员、设备、车辆、线路等方面做好准备,以保障“双十一”期间的快递业务。但在前述国家邮政局人士看来,虽然在场地建设、设备升级、数据支撑等方面都上了台阶,但是末端配送的压力仍然存在。
各快递服务商对此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也出现加码趋势。其中,菜鸟网络通过菜鸟驿站、自提柜等方式分流压力;京东为平台商家和社会化商家“双十一”前的备货提供高达数亿元的补贴;为了表明解决问题的信心,苏宁更是明确,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推出迟到必赔服务。
顺丰控股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在末端配送方面,公司也在尝试采用新的方式。“公司目前的模式是,用同一批人做不同的事情。例如一些‘快递小哥’,早晨配送商务件,中午配送同城外卖,下午配送重货。但一个人又充当骑士、又要熟悉路线,还要配送上楼,这种效率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因此,顺丰下一步将研发接驳柜方式,专门由特定快递人员不断从接驳柜中取货,并配送上楼。”
模式变革之外,带来效能提升的原因还有软硬件的革新。前述顺丰人士介绍说,在2015年,“快递小哥”日均实现七八十件派送,如今可以实现了日均百件左右。
人均效能是如何实现提升的呢?“顺丰是利用丰巢柜和智能收件工具,进行电子面单,后台则拥有语义判断和大数据技术,快递小哥利用顺丰的智能地图设计的最优路线,大大提高末端配送的人均效能。”
除了快递公司本身加紧“排雷”之外,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前波峰的熨平机制也已经走在路上。王笑天指出,虽然每年四季度的电商旺季都会带来快递业务量的井喷,但近年来,全年“双电商节”甚至“多电商节”的格局正在确立,快递季节性波峰波谷被平滑的趋势正在成行。“这对快递公司应对运力与高峰的矛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转型路径分道而走
兴业证券(7.720, -0.05, -0.64%)王品辉分析团队指出,除去汽车、石油等短期难以电商化,或即使电商化也无法被快递运输的消费品,剩下的消费品占比则为电商渗透率的理论上限,该比例在50%以上。相较目前电商13.8%的渗透率,仍有3倍空间。
一面是快递企业短板尚存,一面是行业整体向好,如何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便成为摆在快递龙头面前的新课题。而各公司在这方面的战略选择,既有重合,更有分化。
加速拓展国际快递网络,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多家快递公司中出现提速。典型代表为圆通速递。该公司目前正筹划收购先达国际物流2.56亿股份。由于先达物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公司实体和自建站点,业务范围覆盖超过150个国家、超过2000条国际航线,同时拥有菜鸟在俄罗斯地区一定比例的份额,因此本次收购被业内看作圆通速递布局国际业务抢占先机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的一大动作。
王笑天认为,在国内快递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前,国际快递市场仍未完全打通,且随着海淘的不断发酵,国际快递市场成为本土快递公司的必争之地。未来,出海、下乡或成为电商物流的重要方向。
与圆通速递不同的是,顺丰控股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国内“大物流”领域。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说,国内“大物流”市场占到中国GDP的17%,这是一个12万亿级别的市场,比快递市场4000亿元的规模要大很多,其间既包括大宗商品物流,也包括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会。
其中,冷链物流和重货运输成为顺丰控股未来深化拓展“大物流”业务的两大着力点。顺丰从2015年开始切入冷链物流,目前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市,2016年实现10亿元营业收入。公司负责人指出,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每年超4000亿元,是商务件市场的数倍,其中3000亿元为食品生鲜,1000亿元为药品;生鲜冷运业务毛利率较传统快递20%的毛利率高。但这个市场目前还很分散,彼此之间还只是地区性的竞争对手,而没有全国性的对手,主要原因就在于打造网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资金,顺丰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重货运输主要面向服装、电子等轻工行业的产品制造商和品牌分销商,而最为顺丰所重视的是重货快运市场。前述负责人分析说,重货普运利润率较低,顺丰则可以利用自有飞机等优势,重点拓展重货快运业务。公司希望,未来五年,冷链、重货、同城业务可以占到顺丰营业收入的50%以上。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快递公司都通过进军其他产业的方式完善链条。韵达快递正在筹划联合多方成立相关保险公司,基于物流行业的保险需求,销售各类货物运输险、车险、财产保险等产品;同时还拟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推动国内外租赁资产的购买。
在完善产业链条方面,顺丰也在酝酿并购和投资两路并进。“未来顺丰控股所关注的收购标的,不会是人力密集型、工序重复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资产,而是重点关注稀缺性的战略资源和稀缺性的重要能力。”前述负责人举例说,“飞机就拥有这种属性——这并不是说飞机本身,而是其背后所意味着的航线、航权、飞行员、机场中转场等稀缺资源。”
同时前述人士透露,顺丰未来将拿出不少于15亿元的资金,利用两年时间,对部分核心战略资源与能力进行投资。“其一,与公司业务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与公司既有业务形成深入合作;其二,投资标的拥有核心技术,利于给既有业务带来补充和升级。”
虽然转型升级路径“分道而走”,但以智能化为代表的轻资产化已经成为多数快递公司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共同关注点。王笑天解释说,人力成本通常占到快递公司总成本的50%左右,实现智能替代,既是基于提升安全性的考虑,从降低成本角度考量,也是大势所趋。
前文提到的顺丰航空华南分拨区日均40万票的处理能力,便是基于小件分拣机和包裹分拣机的全自动化流程操作。以包裹分拣为例,深圳快件包裹集中到公司后,公司会经过包裹分拣机分拣程序后,通过五面扫描仪全方位扫描包裹的重量、目的地等条码信息,并进而集纳、识别和反馈,传送包裹的小车在收到指令后,会将包裹推入相应的滑槽,从而实现了几乎无人化的自动分拣。“从货运抵达到出港,实现了不超过80分钟的快速流程,这种高效能够领跑物流端的时效竞争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公司正在酝酿从人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其中IT相关投入最为重视。”顺丰控股前述负责人透露,“公司去年IT投入已经占到营业收入的1%,约6亿到7亿元,今后该占比肯定会更高。在公司上市配套募集的80亿元定增资金中,有35亿元将投入IT领域,且明年将全部投入完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