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也开始做便利店了,但这不是第一次试水
作者: 浏览量:586 次 发布时间:2017-08-10 11:40:35 来源:亿欧网
8月7日,一条关于“中国邮政开始做便利店”的图文消息在微博上流传。这家位于昆明市棕树营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名为“友邻居便利店”,使用了邮政风格的绿色字体,店头左边同时放了中国邮政电商业务“邮乐购”的LOGO。
从功能看,友邻居便利店同时提供24小时邮储ATM、邮政快递、电商、便利店四大业务,显然是想借助发送快递或前来使用ATM的客流,带动便利店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的推广。据了解,这家店上个月才开业。
“国家队”涉足便利店并非首次
这不是中国邮政首次尝试便利店业态。此前,中国邮政曾通过合作、授权、加盟等多种方式涉足过零售业务。
2010年中国邮政就和美国地平线投资集团签约“中邮百全连锁超市”项目,想要借助邮政在乡镇的优势网点开设超市,并将百全超市的蓝图描绘为“农村版沃尔玛”。双方在江西、河南、山东三个试点省份开出近100家百全超市,然而,2014年这些超市因经营不善悉数转让,“农村版沃尔玛”的故事画上句号。
此后,中国邮政还零零散散以合作方式开设过一些便利店。
2015年10月,中国邮政在四川双流县开设了一家便利店,取名为“与农便利店”,同样开设在邮政网点。120平方米的门店内,除了售卖商品外,也提供信件包裹邮寄、缴费等便民业务。但该店属于邮政授权个体使用了邮政品牌。
2016年,中国邮政与天虹旗下便利店合作,开设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都市管家”,将社保业务办理网点与便利店结合,同时提供照片冲印、鲜花预订、蛋糕预定、包裹代收等服务,目前这样的店铺在深圳有3家。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中国邮政此次涉足便利店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将邮储银行业务吸纳了进来。中国邮政的便利店业务能不能做起来,关键在于一点——能不能将其自身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内部共享中心。
中国邮政具有天然优势,门店遍布全国,并且在全国多地的种子、化肥等农资领域做得有声有色。如果对门店进行全新的装潢设计,在邮政包裹、EMS业务之外,附加便利店、农资服务和邮储银行等功能,并将邮政与阿里、滴滴等其他行业合作的功能整合进来,引入专业团队,十几万家门店可能一夜而起,成为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但问题在于,中国邮政的机制能不能更灵活,胆子能不能更大。从其目前的动作看,在便利店业务上的探索处于初期试水阶段,还需要继续观察。
快递、电商企业纷纷布局线下便利店
快递公司涉足便利店业务的现象并不鲜见。最有名的应该是2014年5月顺丰开启的嘿客店,利用快递网点或者社区门店将顺丰优选落地,试图以此打通线上线下客流,形成闭环。但2016年,部分嘿客因亏损被关闭,另一部分则更名为顺丰优选,并开始招募加盟者,改为以委托形式开拓社区市场。今年8月,圆通快递也推出了便利店“妈妈菁选”,打通了线上线下营销系统,销售商品的同时,提供快递代收、寄件等服务。
今年4月,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据悉,京东便利店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店主报名加盟,京东审核资质,确定合作后双方签订合同,再由京东对店主进行培训。以上四个环节完成之后,店主便可以装修营业。虽说是加盟模式,但店主不需要向京东支付任何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唯一收取的“质保金”,是为了约束和规范店主的销售行为。京东表示,除了提供货源外,京东还将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京东便利店店主可以自主选择两种进货模式。100% 进货模式:所有商品京东进货,店主在京东掌柜宝下单,由京东负责物流配送到店。部分进货模式:部分商品京东进货,配合其他进货渠道。
阿里也积极布局线下便利店,除盒马生鲜外,今年7月“淘咖啡”无人便利店也亮相淘宝造物节。“淘咖啡”大约200平方米,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在“淘咖啡”购物,在进店前要先打开手机,用支付宝扫二维码绑定支付宝账户,并授权小额代扣(每天每人上限5000元),完成后用手机扫码过闸机。进店之后,消费者可以跟在普通商店购物一样,任意在店内选购商品。在离店前,走进一道“支付门”,面前会出现一个屏幕,经过身份识别后,在几秒时间里,程序会自动完成支付。整个购物流程完成后,用户就可以拿着物品离开了。
便利店是下一个风口?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总经理吕晃介绍,国内很多便利店目前一天的营业额普遍只有三四千块钱,和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同时,便利店行业还面临巨大的房租、人工成本上涨压力,这也要求便利店的销售和毛利增长必须要比成本涨得快。“总体来说,许多连锁便利店的单店销售、利润水平虽历年有所改善,但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仍然较大,盈利性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吕晃称。
在专家看来,中国便利店的销售单店产出偏低,其中一大原因在于生鲜、半加工食品的占比偏低。在国外,目前生鲜、半加工食品占比约为30%至50%,而在国内,生鲜类占比非常低。另外,和国外相比,国内便利店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也普遍偏低,而自有品牌商品对盈利的提升非常有效。
在“互联网+”浪潮下,国内许多便利店也开始尝试拓展线上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据波士顿咨询对37家样本门店调研发现,其中有45%的门店引入了所谓的O2O模式,但是销售占比仍不多。
严重同质化是中国便利店行业普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上海海鼎连锁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吴昭松说,到目前为止,便利店行业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从商品、陈列、门店布局等来看,各家便利店的差异性其实并不大。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便利店在商业模式上更多地依赖于上游厂商的营销费用返还,或者通过账期的管控来增加营收。但这种商业模式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