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冷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有效减少流通损耗
4月18日,“GIIS2018中国冷链物流领袖峰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在下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粮我买网副总裁兼高级经济师白光利、 易流科技董事副总裁黄滨、 本来生活物流中心总经理洪国勇围绕“技术驱动,智慧物流在冷链企业中的探索”的话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关于硬件技术在冷链仓储中的应用,白光利举例说,中粮我买网的冷链仓库采用了专业级别的温控卷帘门,可以自动感知人员、车辆的进出,从而自动开合。这一自动卷帘门的使用,切断了不同温区的跑冷损失,在跑冷这一项,只北京地区差不多可以节约30-50万的费用。
在生鲜食品的温度管控上,洪国勇表示数据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实现不同品类、不同批次的生鲜产品保存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需要大量的温度数据采集,将冷链的全流程的数据记录与积累。将经验转化为量化的数据,靠更详细的数据去指导冷链仓储与生鲜上市时间。
另一方面,水果的效期管控,需要用不同形态的温度管控,对温度的变化监测必须有完整的数据进行驱动。为了将水果成熟度数据化,不惜采用破坏性试验,利用硬度测试等指标来将水果成熟度量化,从而对不同批次水果采取差异化温度储藏,保证在上市期间内,水果处于口感更佳的阶段,创造出更精细化的消费者体验。
在国外为了让果蔬收获后能保持新鲜度,会根据其不同属性,进行水冷、真空冷或者风冷的预冷,迅速除去果蔬的田间热,降低菜体温度,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预冷可以延缓蔬菜后熟,防止腐烂,降低损耗。这也导致了在发达国家果蔬收获后腐烂浪费率为5%-15%,而在中国则达到30%-50%。
然而,在国内现阶段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不会花大价钱去建造高端冷库;而对租用的商户来说,在没有行业严格规范时,为了减低企业成本,哪家冷库的成本低,货主方自然就会选择哪家。
食品从田间采摘后进入冷库,装进汽车或海运进行冷藏运输,再由冷藏集装箱运送到目的地以后卸货,然后产品进入当地冷库进行分销,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冷藏运输。目前国内现有大部分冷藏车是普通车或集装箱改装的,尽管显示温度达标,但实际与车厢内部温度不符。还有一些司机为节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再加之有些冷链运输的超载,直接导致冷藏车里的货物不能完全得到合适的温度。
冷链干线运输断链直接造成了城市配送的断链。各大生鲜电商喊出的“全程冷链”,并非都实现了真正的全程冷链。当前,无论B2B也好、B2C也好,目前在我国要很快实现全程冷链物流体系还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做物流透明化的黄滨表示,温度管控是生鲜冷链中关键的环节,是不同于普货物流最大的难点与痛点。他表示,用技术手段采集冷链全流程的温度等信息,并将详细信息公开化,开放给物流过程利益相关方,这就是所谓的物流追溯或物流透明。如果全程冷链信息透明,包括消费者在内的行业利益相关方可以得知餐桌上的生鲜、鱼虾的详细物流信息,那么将倒逼全程冷链的发展与实现,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都大有裨益
冷链行业中涉及到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的积累与分析,这已经是一种初始状态的物联网络。跳出冷链物流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也正迎来全面爆发的前夜。不同于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数十亿人的连接,物联网所要连接的设备将远远超过数十亿。我们有理由相信,物联网在冷链行业的应用,将从技术上推动冷链全程的信息化,倒逼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全程冷链的实现,可以有效降低生鲜食品在流通环节的腐烂率,同时保证每一个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摆在餐桌上的水果蔬菜足够新鲜、口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