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也做无人超市!科技感十足且仍具发展空间
作者: 浏览量:524 次 发布时间:2017-10-25 04:09:34 来源:第一物流网
进门正对摄像头进行一次人脸扫描,入口显示屏直接对号捆绑进店之人的账号,进店一边挑选,一边会有一个号称“跟屁虫”的购物车时时刻刻跟着你,唯你马首是瞻。购物欲满足之后,带着所有商品通过出口,商品直接完成结算和付款。这是京东无人超市的理想状态。
继亚马逊无人超市、阿里建设盒马鲜生之后,京东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下超市——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其中无人超市的运作模式可谓拷贝了“Amazon go”,神奇的是同样作为京东探索未来零售的一个渠道,京东还全新搭建了完全不同技术手段实现的“无人便利店”。
传统零售之痛催生便利店无人化
在京东无人超市的负责人看来,线下实体超市和便利店一直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痛点。
例如是否要24小时营业?一方面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不能让用户在需要时找不到店家;另一方面是必须多一个人力成本,晚间的工作成本还是平时的2-3倍,然而实际上晚间来店购物的却比白天少很多,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例如综合类超市用人成本高,根据京东实际考察的一家综合类超市,三班倒需要的用工在400人,但实际上这些工作都非常简单、重复、机械,完全可以用技术、机器、智能化取代。
例如选品上传统便利店一直不精准,“基本是拿来主义,别的地方的连锁店摆什么商品,新开的店也摆什么,如果昨天卖掉5个苹果,今天就按照昨天的数量来补货。”
此外,还有用户信息难以获取,用户行为无法预测,因此无法精准营销;收银排队耗时长等问题。
其表示,京东的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都是在致力于解决这样的困境。
京东无人便利店造价比传统还低?
据悉,京东的无人便利店由京东的新通路事业部负责,其技术实现手段与购物模式与京东无人超市完全不同。
无人便利店由六大智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可以根据合作商家或者选址环境随意组合,从而实现成本、环境适应性的最佳:
①人脸识别误差只有3-4岁。人脸识别采用的D-Mart流量漏斗是两个摄像头,一个安装在最外围,可以拍摄到门店外经过的路人,另一个正对门口,可以拍摄进店用户的人脸识别。从而实时监控客流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年龄和性别等属性,形成店内外流量转化模型,为线下精细运作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京东无人便利店的负责人介绍,该项人脸识别技术对年龄判断的准确性浮动在上下3-4岁左右,因此数据采集相对准确。而成本却只要两个普通摄像头和基础网络开销的成本。
②线下用户画像做到千人百面。六大智能模块的第二部分是智能广告牌,广告牌位于店面外,安装有摄像头可进行人脸的识别,判断用户性别、年龄等属性,并结合京东大数据描绘出完整的用户画像,从而直接在广告牌上投放广告。
京东工作人员介绍,只要人站在广告牌位置,识别人脸后,就会显示出契合这位消费者的商品推荐,从而做到千人百面,而投入成本大概与一个中档手机的售价相当。
③客流感应定制百变理货管理。智能模块的第三部分是热力圈,即安防摄像头,通过这个摄像头,监控电脑可以实时感知客流轨迹并形成热力圈,从而了解到各个货架的客流密度情况,为运营人员选品理货、提供数据化的科学参考。
成本上依然只需要一个摄像头和最基础的网络开销成本。
④智能货架不到传统1/3价格。智能模块的第四部分是D-Mart智能货架,货架上有摄像头和重力感应器。消费者在购物时,拿走货架上的商品后,就会触发人脸识别摄像头拍照,后台同步记录用户ID和商品ID,实现人货绑定。
据京东方面介绍,这种货架可以做成两种状态,一种开放式货架,另一种封闭式,类似智能贩卖机。并且总成本是市面上传统货架的1/3以内。
按照京东的调查数据,市面上的主流自动贩卖机在1万2到1万9之间,由此计算,京东的这种货架大致在5000元左右。
⑤理货摄像互相监控商品摆放。智能模块的第五部分是理货摄像头,货架上另有一个摄像头为了实现商品补货和整理的需要。根据京东工作人员的介绍,两个相对的货架摄像头互为监控,即一个货架自身的理货摄像头并不是为了监控自身而存在的,而是为了监控对面货架的商品陈列摆设、品牌露出、商品数量状态和理货补货提醒。
“摄像头拍摄图片后,系统通过对比货架上的商品陈列图片和标准样式图片,能够识别缺货、摆放不整齐的情况。”
但这也意味消费者拿起商品再放下,摆放不正确的话,货架同样会提醒,这或许也会让习惯随意摆放的消费者觉得不方便,从而影响销售。
⑥改造智能结算台只要原先10%成本。第六则是非常关键的智能结算台,与无人超市拿着商品走出门口就能完成结算不同,京东的无人便利店依然保留了结算台,只不过结算台需要消费者自行操作完成购物。
与传统收银台不一样,京东的无人收银台,使用了商品识别架、RFID识别器和重力感应器,主要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对商品进行比对,而重力感应器则是根据商品入库信息的重量信息比对放上结算台的商品重量来确定商品数量。由此就出现一次只能结算一种商品的硬性要求。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RFID识别方式由于标签成本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落地进度缓慢。”
虽然如此,无人便利店依然无法摆脱RFID技术,因为其视觉识别技术对店铺内的60%商品能够识别,其余依然要RFID给予辅助。
成本上,改造成本只需传统称重台成本的5%-10%。
无人超市给配送员涨收入?
京东的无人超市,由京东X事业部负责,几乎与“Amazon Go”模式一模一样,人脸识别、账号绑定、图像识别、RFID技术、通过结算通道完成购物。
但根据京东集团副总裁马松介绍,京东还能根据大数据、店内传感器及视觉分析等,对线下门店的选址、商品运营、用户运营做出优化指导;京东物流还能利用站点分布、自营配送员的优势,对门店进行配送员闲时补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门店补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配送员的收入。
这与无人超市依仗RFID技术有关,每个商品必须贴有RFID标签,才能完成结算畅通,这意味着每天补货的商品在超市内的仓库内必须一件件贴标才能上架。补货期间会有人力的需求。
视频识别技术或将成最大障碍
虽然京东一下子发布了两种线下无人便利店的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其接下来的进程会加快,相反,其距离大范围复制仍有一段距离:
①RFID标签成本阻碍推广。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无人便利店创新几乎都离不开该技术,但利用这种技术,就需要每个商品贴上相应的标签。据悉,这种标签的成本在每个4毛左右,即每件商品增加了4毛成本,还有人工黏贴标签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可能。
这也是为何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将RFID作为辅助结算手段的原因之一。
②视频识别技术精准度暂难满意。然而尴尬的是,即使像京东无人便利店希望发展视频识别技术取代RFID,问题却显得更为突出——视频识别的精准度并不尽人意。
例如,商品识别上,无人便利店只有60%的商品可以达到视频识别精准度99.99%,其他商品依然依靠RFID。
在实地试验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人脸识别出现问题的情况。
就“能否识别同卵双胞胎”、“能否识别类似明星和替身这样关系的两个人”、“能否识别化妆前和化妆后的同一个人”,京东均表示暂没有进行这种测试,无法得出结论。
京东承认暂没有推广复制计划,目前更多是测试期,希望更早摸索出可行的方案。
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或留一种占主导?
此外,京东一下子推出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的两种模式,并且由两个不同的事业部负责,或许也有测试出更高认可度的模式的初衷在其中。
一方面,两家的账户绑定入口是分开的,虽然都绑定京东账号,但不能通用的做法或许是为了各自计算自己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比较。
另一方面,无人超市的负责人也承认,如果在一片商圈中,京东无人便利店已经进入,无人超市很大可能不会再选择此处。这点上可以说是避免内部消耗,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两者存在同质化的竞争。
虽然该负责人回避了两者是否存在淘汰性竞争关系的问题,但很有可能,未来测试得到结果后,会有一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