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进:一带一路与国家供应链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大手笔,也是一篇大文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和社会上广泛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要在现实层面加大实施的力度,同时也要看到一带一路战略为未来全球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内涵,这是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认真探索的。
一、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几点认识
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第一个全球化战略,或者说是我国自明清以来的第一个大国战略。应当看到,能够提出这种战略,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底气是提不出一带一路战略的。
从全球化概念来讲,近现代以来,或者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推行全球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另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一战以前的英国和二战以后的美国,它们走的全球化道路与我国走的全球化道路有什么不同,在全球化道路中应当如何把握全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呢?
第一个是要理解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定位。
一战以前的英国全球化是为了实现所谓的贸易全球化。当时英国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工业品需要输出国外,更需要攫取世界资源。为此,英国强力推行贸易全球化战略,采取各种不平等的贸易方式,输出低价的工业品,攫取全球资源为己所用。因此,当年英国全球化的目标就是以贸易全球化为目的去掠夺全球的资源。
美国全球化战略思维的产生实际上很早,可以追溯到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但其真正实施是在二战以后。这是因为,二战以后美国才真正具备了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实力。而美国全球化的目标是资本全球化。通过资本去控制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这与英国人的贸易全球化有所不同。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要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全球化呢?我认为,与一战前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不同,它们是通过全球化战略,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目的是为了自己一国的利益。而我们实施全球化战略的理念与思维完全不同,是在中国倡导下,全世界各国参与,共同分享的全球化。我们所推行的全球化是利益的全球化,是追求利益共享和互利共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资源的全球共享,让全球来共享全球的利益。这才是我国全球化道路最根本的目标。与其说是中国在走全球化,不如说是通过中国来推动世界各国参与和促进全球化进程,这与英国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该在战略层面上把握好这一点。我国所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中国自己的全球化,而是世界各国的全球化。如果仅仅将一带一路战略定位到我国自己的利益去考虑,就狭隘了。
第二个是要理解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之道。
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目标不同,背景、环境不同,其所实现的道路自然也不相同。英国推行全球化走的是殖民主义的道路。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推行炮舰主义,用建立殖民地的方法进行直接掠夺,通过占有一个国家的土地去掠夺其资源。二战以后,美国推行全球化走的是霸权主义道路。当时全球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虽然回避战争,但冷战思维盛行。这种冷战思维的核心就是竞争,而竞争的目标就是取得世界霸权。当时美国是最大的战争红利的受益者,并趁机取得了军事、经济、贸易、金融、资本等优势。极力推行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经济、贸易、金融为主导的霸权主义。因此美国实现全球化所选取的就是一条霸权主义道路。然而,世界发展到今天,在各个领域都已形成了多元、多极化化的格局。世界发展的理念、思维和思想潮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冷战思维转变成了一种包容、开放、共享的思维,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到的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的是包容与共存,促进人类公平发展。而不是彼此战争,彼此竞争。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整个世界的思维正在发生变化,要极力摒弃冷战思维中的竞争理念,霸权主义特别是殖民主义更是要摒弃掉。因此,我国实现全球化所要选取的道路,应该是包容、开放、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王道。如果说美国、英国所走的是“霸道”,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走的全球化就是“王道”。
第三个是要认清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环境和时代背景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与大环境。从经济领域看,目前我国推进全球化战略所面临的环境,与过去的英国、美国完全不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不同。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不同在于我国全球化处在全球过剩时代,而英美全球化则处在全球短缺时代。英国当时处在一个极端贫瘠的时代,美国当时处在一个经济短缺的时代,各个方面都短缺,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很容易,也很很受欢迎。比如,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百废待新,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极为短缺的年代。而美国不仅没有遭到战争破坏,而且成为了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其资本横向输出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能够面向全世界输出。而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是一个全球过剩的年代,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剩期,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过剩,商品与资本的横向输出的空间十分有限。我国要推行全球化,无法参照美国经验去做资本输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只要拥有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产能,就能够向外输出,这是不太现实的。
另一方面的不同就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看,科技创新目前正处在一个平台期,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或者说全球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纵向空间也非常有限。在科技创新的平台期,资本的纵向延伸空间也很有限。这一时代背景与当时的英国、美国大有不同。英国也好,美国也罢,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化,除了全球短缺的环境外,其背后最大的支撑就是科学技术,他们处在上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红利的释放期。它们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变成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军事的、外交的、经济的综合实力,这使它们具备了通过炮舰政策掠夺殖民地、掠夺资源的资本和能力,形成了在冷战中的竞争优势和霸权地位。而今天,我国推行全球化是一个全球过剩的环境,处在科技创新的平台期,或科技革命的孕育期,上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成果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大的空间,而下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的红利还在聚集之中。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科技创新平台期、社会经济发展过剩期的现实。这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对的挑战。需要我们开拓新领域,在过剩环境中营造我们的新的优势。
第四个是要营造并把握好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
我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全球经济过剩格局下,市场为王。在过剩的环境下,谁抓住了市场,谁就能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在这方面,我国是有优势的,我们拥有庞大的市场,我们有十三亿多的人口,在市场整合方面,全世界首选的市场就是中国。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推行全球化战略,不仅仅是中国需要走出去,世界的方方面面也需要走进来。我国进口贸易的空间非常大,中国不仅要为全球制造产品,也要做全球的消费者。用中国的市场整合全球更大的市场,这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除了市场外,我国还具有国际产能的优势。而且中国的国际产能在很多领域是与国际市场需求互补的。我们说全球经济处在过剩阶段,但全球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一些新兴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基础设施的瓶颈开始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战后以来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亟待更新。还有非洲一些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国家,也需要基础设施先行。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有产能优势。不仅如此,中国还有先进于人的技术优势。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不仅有集成技术的优势,而且具备效率、成本优势。中国完全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要,扩大工程出口,由此形成建筑、钢铁、建材、物流等产业集群化,充分发挥国际产能的优势。有人把它归纳为“三高七路”,即涉及到交通、电力和通信的“高铁、特高压、高度信息化”和“铁路、公路、水路、空路、油气管路、电路、通信线路”,这就是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国际产能与国际市场对接。而更加深远的优势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非常深的厚重感。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包容与和谐。能够容纳吸收所有合理先进的思想、理念,因而同化能力极强,最善于挖掘人类共同的本质,推动人类和谐发展。因此,当包容性、共存共享越来越成为世界思潮,并上升到文化认知的层面时,中国文化的优势就会更加突显出来。
总之,我国推行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具有其新的时代背景,是将自身至于其中,全球各国参与推进的全球化,是包容、开放、共享的全球化,为未来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内涵。它将会对中国和全球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二、打造国家供应链推动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实施
供应链是一个企业微观层面的概念,但当一个国家强大到要走向全球化时,供应链就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战以前的英国就是这样,特别是二战以后的美国,更是利用供应链去推动全球化。我国推动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也必须有相应的国家供应链支撑体系。这一点已经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事实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也是我国国家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由于全球化的理念、目标、道路、环境不同,推动全球化的国家供应链战略的内涵也截然不同。我个人认为,一个能够融入全球发展新理念、新思维,充分支撑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有序推进的国家供应链,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理念应该是包容开放的。包容不同市场、不同体制、不同国度,以存同化异来推动供应链面向全球的开放,让更多国家和企业、更多跨国公司参与到这个供应链体系。这样,我们建立的供应链才有活力。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是高效有序。高效有序的核心就是便利化。我们要通过物流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带动金融贸易的便利化,使得供应链体系高效运作。同时,还应建立标准、有序的贸易机制和体系,推动供应链有序地发展。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着眼点是共享共赢。首先我们要通过供应链去创造新的价值、新的贸易机会和发展空间,形成利益的共享。只有创造新的价值,才有共享的机遇,才能实现供应链参与者的共赢。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环境是安全可持续的。即在供应链平台之上,要构建安全可持续的治理机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等能够支撑符合全球共同利益的供应链的环境。
基于这样的考虑,基于上文提到的理念,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国家供应链的规划或基本思路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战略布局,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一定要做好国家供应链战略布局,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区域布局。即做好经济发展区域布局。一带一路总的布局是向西发展。这种布局包括中国境内与境外。仅从中国境内来看,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发展的空间坐标,即由现在以南北纵向发展为主,转变为东西横向发展为主。这将极大地扩展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格局。翻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自秦至唐,中国基本是由西向东横向发展。明清以来直到现在基本是南北纵向发展为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依托东部沿海,南北纵向发展,抓住了面向蓝海,开放发展的机遇,推动了中国崛起,也为中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中国开始由东向西横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百年机遇。如果我们眼光进一步向西,越过边境,我们看到,广阔的西亚、南亚、中东,广袤的非洲大地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加巨大的空间。所以国家供应发展首先要适应这种巨大的格局变化。第二是市场布局。通过对市场的战略布局,挖掘需求潜力,实现供需互补,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比如我们与南亚、东南亚市场整合,就能形成超过30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就能释放出比现在各自分散的市场大得多的潜能。比如我们实现亚欧市场的整合,就能达到先进技术与国际产能对接,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产业集群化进程。再比如我们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发,将有利于为全球发展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国家供应链的支撑下,通过带状的互联互通,实现彼此互补,彼此共享的市场板块整合,是当今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第三是资源布局,由此实现资源利用便利化。第四是物流布局,提高全球互联互通水平,使得供应链组织更加高效有序。而且这个布局并不是孤立的,是产业、市场、资源、物流、技术的整体安排,只有如此才称得上供应链组织。
第二做好整合,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关键。包括对前面提到的市场资源、产能资源、企业资源、物流资源等的整合。但我们整合的目的与英国、美国完全不同,我们并不是为了整合后拿到自己手中,而是要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便利化,是为了将便利化做到极致。通过整合来不断提高各国在全球化中的便利化水平,这才是我们进行整合的目的。
第三实现共享,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基础。我们的供应链是共享的,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的供应链不是单向的,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这个供应链把我国的产能或产品输出去,实际上也要通过这个供应链,把我们所需要的国外能够支持和提供的产能或产品更好地引进来
第四实现共赢,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着眼点。我们的供应链是共赢的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着眼点。实现共赢,需要供应链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做大蛋糕,而不仅仅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配。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供应链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些已有的投资、已有的贸易、已有的产业简单地搬到供应链上,而是要与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供应链创造新的价值,进而在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一起共享新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共赢。
第五安全可持续,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各国在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发面都十分重视。美国于2012年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确立了美国政府在强化全球供应链,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2013年,美国又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制度和措施加强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安全、效率、弹性活力。一个面向全球化的供应链需要有相应的治理机制,有效的制度设计,高效的运行机制,公平的利益共享机制作保障。未来这种保障机制越来越上升到文化层面。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家供应链应当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这就是未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国家供应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