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大战中换道超车 “新零售”之都必将是北京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正进入一个创新技术应用高发期。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零售”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业已成为全行业、全社会的共识,顶尖品牌的加入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越来越快。由阿里巴巴领跑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书写自己的“新零售”标准。它们或在杭州这样的大本营试验性地开创一些新模式、新业态甚至新产业,或在福州这样的新兴城市经济体抢夺市场先机布局自己的新零售网点,不断将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零售产业体系。
在这场围绕“零售”展开的商业世界大战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新零售正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取代传统零售,改变购物和消费的基本逻辑——可以这样预想,以中国为领跑者的“新零售时代”已为时不远了。
在“新零售时代”缔造伊始的今天,似乎掀起了一场“谁是新零售之都”的大讨论。有人认可杭州,有人提名福州,也有人认为惟有上海才有能力和资本成为“新零售帝国首都”。但大部分讨论都围绕着城市人口、城市互联网产业水平等层面展开,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新零售之都,必然要在“新”这一字上处于领先地位才可以,否则是零售之都,何来“新”呢?因此必先分析“新零售”之“新”到底在哪里,才可以真正看出谁是新零售之都。
新零售之“新”,一言以蔽之:一个核心三个融合。以此观之,新零售之都非北京莫属。
所谓一个核心,是指以人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石。这是新零售在理念层面与传统零售的本质区别,新零售是“店跟人走”,不是“人跟店走”。去年8月,天猫宣布启动北京中心战略,联动盒马、口碑、高德、苏宁、银泰、易果生鲜以及众多品牌合作伙伴,在北京启动全球第一份“三公里理想生活区”计划。短短半年,新零售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已在北京牢牢生根,并正式对外输出“北京经验”。“三公里理想生活区”的打造,正是新零售从以消费场景为重心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最佳注脚。
三个融合,第一是线上线下的无缝融合。这就要求在数字层面上实现线上线下基础设施、物流体系无缝对接,借助盒马数字化的供应链、销售、物流履约链路,创造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购物体验。正如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言:“阿里巴巴创造盒马,不是要在线下开店,而是希望通过线上驱动天猫的消费数据能力,线下布局盒马与一系列零售品牌等开展更丰富的合作形式,来探索中国的新零售之路。”
第二是高质量供给和消费的融合。这就要求足够大的城市商业新格局、高端消费群体和高品质供给体系三位一体支撑新零售的高速发展。客观地说,从存量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在这三个要素上可以说难分伯仲。但是从增量上来看,以城市商业新格局来说,有文章分析了上海遍布24小时便利超市,而北京却依然满街都是小卖部,并据此认为北京在新零售的格局上不如上海基础好。其实不然,产业的升级,并不是按照一二三的既定路线完成的,恰恰相反,往往是以弯道超车、越道超车的形式推进的。譬如我国的支付方式就越过了西方的信用支付,直接从现金支付进入了全新的移动支付,成为全球领先。新零售格局也是一样:在线上线下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北京作为首都,高端消费和体验经济发展本身已经是全国第一梯队,完全可以越过24小时便利店的业态模式,实现代际跨越,进入新零售阶段。
第三是商旅文生态融合,这就要求新零售在基础的商品消费和购物需求之外,必须将城市文化生态圈、城市精品旅游元素完美融合,在文化层面上实现消费。400多年皇城的北京,作为共和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其文化资源、底蕴、消费基础和商旅文融合前景无处能及。此外,北京的文化建设,不是静态的死的文化,更是动态的可消费的惠民文化产业。2012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营收迈过万亿大关,2012-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10%,高于同期北京市GDP的增速。新零售,绝不仅意味着“互联网+零售”,而必定是城市文化生态圈、商业生态圈的大融合,由物质消费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
诚如马云所说,未来没有零售,也没有电商,只有模糊了“线”的边界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