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界的“丰巢”能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痛点
当顺丰丰巢再获20.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中邮速递易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取送快件方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那么,作为与快递相似的高频次配送的外卖,是否也能通过“终端外卖取餐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近日,餐饮新零售公司一米云站完成了千万级人民币 Pre-A 轮融资,致力于通过智能储食终端切入餐饮市场。
而此前,外卖用餐定制平台“吗哪私厨”获得了个人投资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通过智能柜为写字楼的白领用户提供外卖套餐。
两者相同之处是都将“智能快递柜”模式引入餐饮市场,创新了“外卖智能取餐柜”。
▌外卖采用终端取餐柜的模式是否靠谱?能否解决目前的配送痛点?
① 终端储食柜。从一米云站的模式来看,智能取餐柜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柜格组装,单机有48个格子单元,柜格支持 65℃ 恒温存储。
除此之外,其后端与大型的中央厨房合作,食品经过标准化的中央工厂制作高完成度食材后,到线下加工中心加工,然后送至智能取餐柜供用户取餐。
一米云站的储食柜是放置终端最后一公里直接触及用户,用户需要亲自取餐型。依靠中央厨房的供应链,来节省门店和人力成本,标准化出餐方式,能够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但是,这种模式的菜品种类较少,口味相对单一,需要极强的菜品研发能力。
② 中转集单柜。同样获得融资的吗哪私厨则把取餐柜作为中转站。吗哪私厨则是通过与线下商户合作,设计好菜单并提前预测下单数量,商户提前出餐。
吗哪私厨的“巴拿巴”外卖智能设备,作为商户出餐后的中转站放置在布点的外卖驿站,商户出餐后需要将饭菜送至外卖驿站,再由配送员接单后统一配送。餐柜仍然是可以加热制冷,通过手机验证码即能存取形式。
这种模式下,取餐柜作为外卖配送的一个中转站,能够起到集单效应,减少外卖员的取餐时间,同时也节省了等待商户出餐时间。但这种方式却比往常增加了一个商户配送的环节。
▌拷贝快递的外卖取餐柜,场景是否适用?
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智能取餐柜在节省人力成本和出餐时间,提高配送员配送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便利性,在这点上似乎与快递的终端柜无大的差异,那么在用户场景适用方面有无不同呢?
① 产品即时性需求不同。首先,从产品来看,外卖餐品和快递货物的保鲜期不同。外卖餐品是即时性的东西,保鲜期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商户在下单后,一般希望拿到的餐品越新鲜越好,因此储存在柜子里的餐品最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最新鲜的食品到达消费者。
这不仅需要控制好时间维度,还对取餐柜保鲜恒温有严格的要求。但快递商品的保鲜期可延伸至两三天,对快递柜的要求也不高。
② 消费需求不同。外卖是懒人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多数消费者点外卖都是为了方便快捷,用节省做饭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事。外卖取餐柜如果作为终端柜,需要消费者亲自去楼下取餐等,反而会浪费消费者的时间,或许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体验较差。
然而,对于快递来说,商品本身没有太强的时间要求,消费者在回家路上顺手取走也在接受的范围,所以外卖与快递相比,终端储存柜,快递更加合适。
③ 商品易损程度不同。外卖餐饮的种类较为丰富,饭菜、汤汁都是一次性的东西,一旦破损商品就作废。通过智能储食柜的多次存放和拿取,很容易发生撒漏等,难以保证食品质量。而快递则不同,相对来说,快递的易损程度较小,对消费者使用影响不大。
▌取餐柜作为最后一公里补充,空间有多大?
外卖取餐柜能够适用?事实上,今年6月,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曾表示,美团外卖决定全面接入顺丰旗下的丰巢自提柜,作为配送环节最后一公里的补充。
但他表示,外卖自提柜并不会完全代替配送员送餐,而是作为一种新的补充,为有延迟送餐或准点送餐需求的用户提供一个选项,选择权仍然掌握在用户。
从目前来看,外卖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痛点,智能取餐柜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末端的创新。
首先,智能取餐柜作为中转柜,能够产生急单效应,减少配送员在辗转多个商户之间的时间;作为终端快递柜,又能减少配送的时间。
其次,随着消费的升级,配送品类的增多,高频次,小批量量的商品配送将会更加频繁,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未来取餐柜或将从餐品延伸至生鲜果蔬、蛋糕等多品类的配送储存,因此,智能柜作为最后一公里的补充,在业务方面也将有更大的使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