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冷链物流高地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作者: 浏览量:481 次 发布时间:2017-12-11 04:35:57 来源:第一物流网
依托天津自贸试验区和航运中心的优势,天津在京津冀商贸物流协同发展中着力打造冷链物流的高地。
据悉,天津冷链物流产业重要集聚区主要分布于沿海物流发展带与京津走廊物流发展带,坐落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中心渔港等沿海物流发展带的冷库有13座,坐落于武清区、北辰区、宝坻区京津沿线的冷库有16座。目前,华锐全日、百肯二期、海鼎宏二期等7座冷库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建筑容积约45万立方米,库容约19.2万吨。此外规划建设中信达、中合农发、中商三农、月坛等冷库12座,库容约31.3万吨。同时,正在规划建设金三冷链交易市场,其位于中心渔港内,预计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额300亿元。
天津冷链物流设施在保障该市供应的同时亦可满足首都居民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构建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提高环首都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能力、保障首都社会生活稳定和健康发展、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打造北方冷链物流集散基地
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底,天津5000吨以上规模(库容)冷库有42座,总建筑面积125.9万平方米,总建筑容积318.1万立方米,有效仓储库容总和140.02万吨,流通加工场地7.8万平方米。其中,万吨级以上冷库有36座,占冷库的比重达86%;冷库规模为1万~5万吨的有29座。天津冷库库容占全国冷库总量4015万吨的3.5%,紧随江苏、山东、上海、广东之后,排在全国第五,人均冷库保有量约905公斤,位居上海之后,为全国第二。
天津冷库功能齐全。在特许经营资质方面,具备备案检验检疫、国家储备、保税等特许经营权的冷库有15座。东疆港大冷链、东港物流、国际清真产业园、泰达行冷链等8家为备案检验检疫库,库容约31万吨。东疆港大冷链、东港物流、天津港首农、中航国际物流等4家冷库具有报税功能,库容9万吨。另外,宝迪农业、二商迎宾、津张冷库承担着国家储备任务。
2015年,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冷库技术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提升了冷链物流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同时,天津市在已经实施的冷链物流标准的基础上,推动了京津冀三地标准对接与协同,三地共同完善修订该标准,形成互认互通的京津冀区域冷链物流系列标准。据悉,该标准已完成立项工作,预计2018年上半年发布。
承接北京商贸物流项目转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武清区天津电子商务产业园为重点承接京津冀电商物流转移为例,2016年,园区引进企业325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2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销售收入155.67亿元。2016年,“双十一”当天日处理订单量突破400万单,销售额达15亿元左右。
据悉,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企业1166家,带动就业近万人。其中,电商及上下游配套企业495家,有上市公司背景项目的企业40余家。以东疆保税港区、中心渔港为重点,其承接北京市集散型冷链物流转移,与北京市冷链物流节点和城区内冷链配送网点实现有序渡劫,重点推进天津港首农冷链仓储项目建设,并鼓励华锐全日冷链物流打造全国“集采分销”平台,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国际清真产业园发挥“关检合一”功能,打造全球采购与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平台。
新的“三步走”
据天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天津将围绕三个方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
一是推广物流标准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衔接。在推进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基础上,重点支持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供应商、连锁商业、电商平台、农产品流通企业等主体,通过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从标准托盘1200mm×1000mm循环共用和全球统一编码商品条码为切入点,带动物流上下游相关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衔接,提高物流链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同时,支持智慧商贸物流建设,鼓励商贸物流企业购买物流机器人、自动仓储设施、自动分拣加工设备,实施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提高商贸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及服务流程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统一技术”,并接入“天津市城市配送服务平台”。
二是提升冷链物流,开展示范创建。推广落实《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培育3~5个农产品冷链示范园区和10家冷链生产、销售、运输示范企业。加强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冷链“锻炼”问题。推进天津物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功能,搭建天津市冷链物流公益性监管服务平台,形成天津冷链流通大数据。
三是加速信息化应用,促进流通体系现代化。推动物流设施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引导社会闲置物流资源的共享利用,促进货源、车源、仓储和物流服务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建立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三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监管信息、主体信息等的共享与交流。鼓励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应用,推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普及应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