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物流:积极拥抱第三方物流,打造理想IVD运输模式

  
2017年7月7日,由顺丰冷运举办的“2017顺丰冷运华北医药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利德曼市场管理中心产品经理孙翔,重点分析了体外诊断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及物流需求,并提出了理想的体外诊断试剂物流模式,值得相关医药物流企业借鉴参考。
  
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IVD产品可以分为体外诊断仪器、体外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检测系统如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
  
增长迅速的小蓝海
  
据健康产业蓝皮书数据,自2007年到2014年中国IVD市场平均负荷增长率达到16%,2016年中国IVD市场超过350亿元,预计2017年达到400亿元。体外诊断行业是一个规模不算大但是增长速度快的蓝海产业。
  
在我国的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中,其中临床生化占32%,免疫诊断占35%,血液学与流式细胞仪占15%,分子诊断5%,其他(包括POCT等)占13%。而全球的临床生化占17%,免疫诊断占比为23%,其他占比39%。从数据来看,我国的IVD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体外诊断试剂的物流需求
  
体外诊断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其物流需求不完全等同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大多含有酶、抗菌或者抗体等生物性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失活;体外诊断试剂的储存和运输都需要严格的控制温度,通常要求2-8°或-20°等温度下运输,以保证其冷链过程。
  
体外诊断试剂的流通渠道一般是,先通过上游材料行业运输到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通过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送到下游的医院、研发中心体检机构以及消费者。一般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五种:
  
冷藏车运输:可以实现温度全程控制,但是运输成本较高,一般为大企业或者对品质要求较高的企业采用;
  
专用冷藏箱运输:这种方式灵活性抢,适合小型量少的经销商采用,但是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反复使用,成本较高,不适合大企业规模化使用;
  
泡沫箱运输:这种方式价格低廉,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只能满足7天内运输受时间影响较大,且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不推荐使用一般防护性运输和无防护性运输,这两种方式没有采取必要的温度方式不符合药品运输基本规范,容易使试剂失效,引起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体外诊断试剂物流现存问题
  
医药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医药与地方之间,各种运输模式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缺乏投入;
  
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各自选择物流方式,造成标准不一,无法完全保证有效性;
  
物流占体外诊断试剂的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企业不愿选择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运输方式;
  
个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仓储和运输阶段,往往忽视了客户需求;
  
国家在医药政策上的规范性越来越强,但是国家在制定监管政策的时候,往往以药品或者医疗器械为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到体外诊断试剂的特点,会造成政策与物流技术实现的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水平的提高;
  
多数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以自办仓库,自寻物流方式为主,但是企业自办物流费用支出大,成本高,效益低,很少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采用第三方仓库和物流系统。
  
体外诊断试剂物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应当深化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物流理念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应用,尽快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将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物流链进行整合,淘汰不符合法规,无法保证产品运输要求的运输方式,确保产品品质不受运输的影响,满足客户需求;
  
大力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应该选择优秀的第三方外包物流服务,将企业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合理对接,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推进行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与物流联合,形成专业物流协会,整体选择更为安全的冷链运输方式,只有发展“一体化试剂”,才能不断降低物流成本。
  
大力发展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加快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使物流服务实现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
  
理想的体外诊断试剂物流模式
  
生产企业-冷链运输-第三方物流-冷链运输-使用用户
  
体外诊断试剂应尽快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共同选择或建立强大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体外诊断试剂的物流体系要彻底改变原来散乱的物流状况,选择最佳的储存和冷链运输模式,才能最终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产品品质。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wlxx.org     物流企业协会    物流企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