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引领“无人物流”狂奔,盈利能力存隐忧
不久的将来,或许你的快递将是全程无人运送:包裹从无人仓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重卡被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坐”上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小车,“走”上电梯,来到你家门前……这样的“无人物流”,正慢慢走近我们。
日前,苏宁的无人重卡“行龙一号”分别在盐城汽车试验场和上海奉贤园区内完成测试。“行龙一号”载重40吨,能自动规划路线行驶,速度达80公里/小时,还能在300米外精确识别障碍物并轻松躲避。
京东近期也发布L4级无人重型卡车。京东无人重卡是京东2016年成立的硅谷研发中心最新研发成果之一,已在美国完成2400小时的智能驾驶超级测试。瞄准这一领域的还有菜鸟网络,ET物流实验室发布两款无人驾驶产品,一款是与一汽解放联合发布的“公路列车”,另一款是菜鸟新物流无人车,能适配不同物流场景。
电商为何纷纷布局无人物流?“物流的科技化、互联网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苏宁物流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孟雷平说,苏宁正打造“末端配送机器人-支线无人车调拨-干线无人重卡”的三级智慧物流运输体系,连同正在布局的无人仓、无人机,完成全流程无人化布局,实现无人物流技术应用的闭环。
“无人车将与无人仓、无人机等高科技智能设备共同形成苏宁物流的无人科技物流网络。”孟雷平说,去年“6·18”期间,苏宁物流无人机在浙江安吉农村成功首飞,全程自主飞行15.06公里。去年“双12”期间,苏宁物流分别在安徽灵璧、怀远、金寨农村开设无人机航线。
“苏宁用于末端配送的无人机,主要是电动六旋翼无人机,自重6公斤,最大负载7公斤,航程18公里,巡航速度15米/秒,升限达海拔2000米,可在中雨、6级大风的环境下平稳飞行。”孟雷平说,无人机具有自动投递功能,通过预先设定好程序,可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悬停,并投递包裹,随后自主返航至起飞点,整个飞行过程没有人为操控,智能化程度很高。未来苏宁物流计划围绕无人机上下游配套产业,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
无人技术是未来颠覆物流行业格局的重要赛道,从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无人驾驶在物流场景下的应用前景更易实现。“然而,以无人车为例,我国现行法规并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现有大部分政策法规与无人驾驶发展并不相适应。”
南京中储智运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云飞说,从各环节来看,仓储、码头等物流节点的无人化程度较高,技术更加成熟;而干、支、末端运输线路的无人化程度较低,仍受到诸如技术、法律、消费习惯等方面制约,但长期来看,提升物流行业“无人化”程度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
“希望未来无人重卡不仅在园区内发挥作用,也能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的路段测试。”苏宁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栾学锋说。京东对无人重卡上高速的前景进行规划,未来将在国内建立基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重型卡车物流网络,这些自动驾驶的重型卡车会承担起干线货运中转和长途运输任务,连接北上广和京东七大区域中心。
京东还将在高速公路上建设无人卡车服务区,当无人卡车下高速进入城区前,可进入无人卡车服务区,由服务区内司机接手完成城区内驾驶。
“无人物流”实际上是传统物流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的产物。因此,无论是对“无人物流”技术的研发,还是对“无人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应建立在庞大底层数据基础之上。既不宜高估无人技术对物流行业的短期影响,也不宜低估无人技术对物流行业的长期影响。
目前,中国大约有300万名一线快递员,他们支撑起日均1亿多件包裹的快递投递需求,2020年我国日均包裹量有望突破2亿件,后续仍可能保持较高增速增长,“无人化”是未来日均数亿包裹投递系统的重要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无人仓必须具备作业无人化、运营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3个标准。
“国内物流机器人在硬件质量、软件算法水平方面与顶级的物流机器人仍旧存在差距。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水平提升的速度非常快,具备弯道超车条件,今后要在上游元器件发展、材料、加工精度等技术积累上下功夫,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物流无人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要想赶上世界一流企业,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虽然各大电商巨头和快递公司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等硬件终端和大数据系统入手,实现物流体系的改造升级,但这种只讲速度、不计成本的做法未来如何实现盈利还有待探索。”有分析认为,无人仓盈利能力尚存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