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设下“3万公里”这道坎儿,电动物流车跨着有点难
作者: 浏览量:1064 次 发布时间:2017-07-05 01:49:38 来源:现代物流报
产销激增、骗补丑闻、补贴调整……新能源车的发展总是喜忧参半。
2016年年底,工信部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一时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圈还是物流圈全都“炸了锅”。
如今,上述新规上马已半年有余,各方争议声音仍未停止。
争论:
多久才能跑够3万公里
城市配送与新能源车始终被认为是最佳匹配
① 效益好,一年足以。一位新能源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电动物流车多应用于快递等城市配送领域,车辆在中小型城市一天的运行里程在80—120公里之间,而在规模较大的城市运行里程则可超过150公里。这样核算之下,只需不到一年的时间,车辆便可完成30000公里运行标准,进而领取补贴。
② 效益差,两年有余。另一方观点则认为,上述情况只适用于规模大、效益好的物流企业,对于一些“小本经营”的企业,要在短期内达到30000公里绝非易事。
③ 耗时长,资金断链。除了效益问题,30000公里运营背后,还有资金链条或被拖至断链可能。
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根据补贴申请流程,每年底申请一次,次年4、5月如审核通过,最终拿到补贴可能要再等上两个月。假设一家企业2017年下半年投放车辆,2018年此批车辆达到要求并在年底申请补贴,那么最快拿到补贴也要到2019年,这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来说是较大考验。
改变:
产销环节萌生新职能
① 不协议,但有预估。为了保证顺利申领到补贴,一些新能源车企是否会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与用户将30000公里达标时间量化写入采购合同,成为一些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一家新能源物流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并不会与用户签署类似协议,但确实要在签订购车合约之初对用户的实力与运营状况作出评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与用户协作,帮助他们通过选择适宜车型、针对不同路线调配不同车辆等方法,使车辆运营里程尽快达标。
② 新职能,商家担保。一位新能源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有地方规定新能源车辆除需将车辆接入监测平台外,还需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作为担保,此举意在进一步杜绝“骗补”。
这位负责人表示,新规实施后已经有不少“XX新能源汽车公司”随之成立,为了进一步服务用户,他们也在计划成立该类公司,供新能源物流车挂靠。
成果:
无空可钻,"骗补"被遏制
新规调整的目的,一是遏制“骗补”,二是促进新能源技术升级,如今来看前者似乎已初见成效。
本是鼓励行业发展的补贴金,
竟逐渐成为有心人眼中的“奶酪”
① “公转私”行不通了。以往新能源车企“骗补”的套路基本是:先走量,将大部分新能源车辆上“公司牌照”,而后再转为“私人牌照”,新规之后这一操作需要跨越两年时间,企业拿补贴的不规范行为就这样被堵住了。
② “私转公”也堵住了。既然“公转私”行不通了,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呢?为了钻新规“非私人用户”的空子,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先将车辆销售给个人,而后再转手给公司。
不过,已有地方出台对应措施,例如天津市出台的2017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显示:申报地方补助的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购车自初次登记之日起两年内,不得过户给非个人用户;非个人用户存续期内,所购车辆两年内不得转让过户。如此一来,“捷径”也就不复存在了。
猜想:
技术升级,规定或改变
充电难、续驶里程不稳定,
仍旧是阻碍新能源物流车应用的难题
① 催升技术水准。用户和企业都亟需补贴,原因还在于新能源物流车的成本高,成本高源于规模不够大,而规模不够大绝不是物流用户本身的购买力不足,而在于新能源物流车的技术还不足以令人完全放心。
无论是补贴退坡还是30000公里硬指标,根本目的还是期待新能源车行业不再依靠补贴存活,转而以技术致胜。补贴规定的调整可谓给技术升级加了一剂“猛药”,新能源车行业无疑将经历洗牌,自然新能源车技术与质量也将有望升级。
② 规定或许会变。对于“30000公里”这一标准,从用户角度也好、车企角度也罢,或很严苛,因此一直有声音在问:这政策有没有希望调整?为此,记者也和新能源圈内人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案是:有希望改,但不是现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刀切”的30000公里标准,的确不是适用于所有新能源车用户,未来政府部门很有可能在充分调研市场,了解新规实施情况后对标准加以调整,或将标准一次性放宽,或是对不同企业、不同车型提出细分标准。但是,考虑到政府部门公信力,短期之内政策还是无法调整的。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下一篇:也说集装箱运输车治理
相关阅读: